网站正在调试!
星期

意见箱

意见箱X

美丽国家基本理论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6-07-04        来源:爱游戏官网·(中国)官方网站        阅读:2004

来源:《林业经济》


 1美丽国家的概念

  美丽国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通常说的美丽国家是狭义上的概念,主要是指生态美,是自然资源美、自然景观美、自然生态美、自然环境美等,是生态健康良好的体现,表现为形式上的美,如天蓝、地绿、水清等,是人类得以适宜栖息的前提和保障。本研究论述的是广义上的美丽国家,是以国家为审美对象,建立一套完整的审美评估体系,包含了生态美、经济美、社会美、文化美、政治美等,是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统一,也是物质美与精神美的统一,还是国内美和国际美的统一。经济美是根本,政治美是保障,生态美是基础,文化美是动力,社会美是标志。
  1.1审美对象,以国家为单元
  审美对象,亦称“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相对,指能使人产生审美愉快的事物和对象。它在客观上与人构成一定的审美关系。本研究则以国家为审美对象,建立一套评估体系,研究世界不同国家的美丽程度。这种以国家为审美对象,将数量指标体系的定量评估与宏观美学和统计美学相结合,是一种全新的首创。
  1.2审美主体,世界各国人民
  本研究本质上是对世界上美丽国家的评选,审美的客体是世界各个国家,审美的主体则是世界各国人民。审美主体,可以是进行审美活动并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专家团队。但是,美丽国家的审美结果也必须符合普通民众的感性认知。但由于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差异等因素,审美结果要想得到广泛的认可,专家审美团队的任务极其艰巨,必须建立一整套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估指标体系。
  1.3美的内容,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美兼顾
  在美学史上,有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谁大谁小的争执。有自然美优先说,如朴素实在论、柏拉图等,也有社会美优先说,如中国儒家文化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还有艺术美优先论,将艺术美作为理念的感性显现而优先于自然美的观点,如黑格尔,甚至有些学者将艺术美作为本来的美,完全否定自然美等见解。本研究包括新分类中的五类,即经济美、社会美、文化美、政治美、生态美,这样就有了谁大谁小、谁重谁轻的问题。自然主义 者,可能偏重自然的生态美,认为美丽国家就是生态美,其它经济、社会、文化、政治都是次要的,只有自然环境美、自然生态好,就够了。而发展学派,可能偏重经济,认为经济发展了,物质财富多了,人民生活好了,就是最大的美。而政治学派,会认为政治至上,没有美好政治制度作为保障,经济发展不了,生态也保护不了,科技教育也会落后,因此,政治美是至上的。不同群体需求不同,不同学派观点不同,这都是合情合理的,就需要我们合理确定不同美类别间的权重比例,并尽可能多的让更多的人接受。
  1.4整体之美,形式美加内容美
  国家美是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形式美特征,如山川地貌、人种特征、旅游景点、历史建筑等,也有独特的内容美,如风俗文化、宗教、民族、人格、国格等。从本研究经济美、社会美、文化美、政治美和生态美的五大类看,每一大类审美对象中又包括了众多的细化的审美对象,每类审美对象都是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如文化美中包括教育审美,教育美又是学校、布局等形式与教学、科研水平等内容的统一。
  1.5哲学之美,物质美加精神美
  从辩证法哲学看,国家美也是物质美与精神美的统一。这与当今世界热议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大同小异。在分析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时,通常将之分为有形力量与无形力量,或硬实力与软实力。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就将综合国力分为硬实力与软实力两种形态。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软实力则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美国学者克莱因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有名的“国力方程”,把“战略目标”与“国民意志”作为衡量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战略目标”还是“国民意志”,都是极其复杂的无形因素,也可称为软实力,难以用静态标准来衡量。另一位美国学者斯拜克曼把民族同质性、社会综合程度、政治稳定性、国民士气都视为软实力。英国著名学者罗伯特?库伯则认为,合法性是软实力的核心要素。综上,硬实力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是物质美的表现,如国民生产总值;软实力所指的就是精神力量,是精神美的体现,包括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等软要素。两者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它们不是简单的加减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和协调。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物化,而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
  1.6内外之美,国内美与国际美
  国家美学是借助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和国家民族观念所建立起来的既关乎个体生存意义又关乎社会稳定、国家发展、国际局势以至人类命运的审美权力话语。考虑到“国家”所处的个体主体与国家主体间独特的历史形态和理论地位,国家美学不只强调自身在国家范围内的审美诉求,还充分考虑国家体系内的个体主体性和国际间平等对话的国家主体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美学既注重“个体主体性”的国内美,也注重“国家主体性”的国际美。国家美学重视社会个体的基本生存权利和个体主体的感性丰富性存在,也重视国家主体在国际政治局势中对霸权主义的权力制衡和对自身主体地位的维护。 国家美学具有能以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优势,整合民族文化所有资源从而在全球化语境中获得审美话语的综合拯救强势。国家美学强调审美权力中美学的渗入和美学对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各领域的解构和建构性意义,强调世界文化交流中的国家身份。
  2 美丽国家的基本特征
  美丽国家,作为千百年来人类孜孜不倦的理想追求,有一些直观的和内在的特征:美丽国家首倡唯美性,形式上的美是第一位的;美丽国家突出崇高性,与人类的理想梦想相一致;美丽国家注重公平性,“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中国及世界人民的追求;美丽国家强调和谐性,温暖和谐的社会令人神往;美丽国家发扬传承性,继承并发扬一切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美丽国家要有全面性,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综合美,是大美。
  2.1美丽国家的唯美性
  美丽国家的唯美性非常重要,狭义的美丽国家,就是指形式上唯美的国家。美丽国家的审美维度以唯物主义的实践存在论为基本,是对实践美学的继承和发展。因此,美丽国家,至关重要的是,必须给人以美的感觉。总而言之,美丽国家必须要有美的客体、美的物体、美的形式、美的存在,才能给人以美的感觉、美的体验、美的享受、美的情感。
  2.2美丽国家的崇高性
  美丽国家,是一种社会实践,也是一种理想追求,还是一个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美丽中国”写入报告。美丽中国是我国提出的一个新观点,与生态文明建设一样,美丽国家建设,引人关注,充满期待,是中国人民长期的奋斗目标,必将成为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词。美丽国家,既要体现生态环境的自然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更要体现13亿公民的人文素养和精神气度之美。这可谓天地间的大美。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向往、期盼和希望,它关乎到全国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2.3美丽国家的公平性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也是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尺度。在美丽国家建设中坚持公平原则,就要把社会公平、机会平等、权利平等、民族平等、男女平等、城乡平等作为国家目标,消除各种不平等的政策,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美丽国家,所体现的还是一种更广泛更具有深远意义的公平,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当代人之间的公平、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公平。当代人不能肆意挥霍资源、践踏生态,必须留给子孙后代一个生态良好、可持续发展的地球。
  2.4美丽国家的和谐性
  美丽国家,必然是和谐的国家,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关系的全面和谐。美丽国家,一方面要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要从国家发展全局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调节并处理好各社会阶层的利益关系,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2.5美丽国家的传承性
  美丽国家,要坚持传承发展的原则,既要继承和保护世界各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弘扬尊重自然、道法自然的朴素历史生态观,又要发扬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生态道德等现代生态文化观。美丽国家的传承性,就是要吸收工业文明导致生态恶化、危及人类自身生存的异化恶果,突出强调了人的自律性,重拾尊重自然的历史传统,重新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真正做到用文明的方式对待自然。美丽国家的建设过程,是人类不断认识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也是人类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改善与自然的关系的过程。只有感恩自然、仰望自然,人类才能适宜地栖息在地球上。
  2.6美丽国家的全面性
  正如广义的美丽国家概念所强调的,美丽国家不仅是指狭义上的生态美,也包括了经济美、社会美、文化美、政治美等,是一个国家的大美、泛美,也是全面美、综合美。美丽国家,是生态之美、发展之美、文化之美、生活之美、社会之美、时代之美等的综合,是全面之美。首先是生态健康的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其次是科学发展的美,追求物质财富是人类永恒的动力;再次是优秀文化的美,优秀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再次是社会公平与和谐的美,温暖感人的人文美和生活美令人神往;最后是政治制度的美,优越政治和制度保障是必不可少的。
  3 美丽国家的历史演变
  美丽国家作为一种社会理想,一种奋斗目标,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内涵。
  3.1原始文明阶段
  经济之美:共同劳动,共享自然。政治之美:氏族公社,人人平等。文化之美:石器时代,万物有灵。社会之美:氏族习惯,群居生活。生态之美:崇拜自然,畏惧自然。
  原始文明留给人类的最大遗产,是平等自由的氏族文化,即民主的议事制度和平等的公社制度。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文化理论,其本质都是氏族文化的遗留。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全人类的各种异质文化是从同一个原点起跑的,原始氏族文化是人类最初的文化。
  3.2农业文明阶段
  经济之美:手工劳作,田园经济。政治之美:君主制度,权威统一。文化之美:青铜文明,铁器文化。社会之美:阶级形成,革命更迭。生态之美:依赖自然,尊崇天地。
  农业文明的遗产,是高效的产权社会。
  3.3工业文明阶段
  经济之美:高速发展,机器生产。政治之美:民主法治,自由平等。文化之美: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社会之美:天赋人权,流动自由。生态之美:改造自然,利用自然。
工业文明的遗产,是民主的宪政社会。
  3.4生态文明阶段
  经济之美:协调发展,集约发展。政治之美:生态政治,民主政治。文化之美:生态文化,和谐自然。社会之美:和谐共生,良性循环。生态之美: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的成就,是和谐的生态社会。
生态文明的最高境界,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是人类总结、反思人与自然关系史得出的历史结论,因而成为生态文明的基本准则。生态的稳定与和谐是自然环境的福祉,更是人类自己的福祉。
发展规律呈跨越式与螺旋式发展。“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人类社会在经济、文化呈现跨越式、加速发展的同时,社会、政治、生态呈现了螺旋式、回归式发展的特征。
  4 美丽国家的理论基础
  美丽国家的核心离不开美丽和美。从美学理论看,美丽国家包括国家建设五大内容,即生态美学、经济美学、文化美学、社会美学、政治美学;从生态学看,生态学、生态文明必然是美丽国家的基础理论;从经济学看,包括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生产力等经济发展方式理论;从文化学看,有自组织理论等;从社会学看,有现代化、后现代化、二次现代化理论等;从政治学看,有国家发展理论、大国崛起理论、跨越式发展理论、后发赶超理论等。
  4.1美丽国家的思想渊源
  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与美丽国家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以道释儒为中心的中华文明,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天人合一、道德合一、天下大同等系统的美丽国家思想。西方文明中,也有大量憧憬和讴歌美丽国家的思潮,如黄金时代、英雄时代、轴心时代、集产主义、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等。
  4.2美学理论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体验需求日益强烈,美学开始向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渗透,并形成新的美学分支,如生态美学、经济美学、文化美学、社会美学、政治美学。
  4.3生态学理论
  20世纪60年代,西方出现了生态觉醒。与生态运动相呼应,西方生态学术团体、学术理论、学术思想流派纷呈,与美丽国家有关的主要有:深生态学理论、生态经济学原理、生态阀限理论、生态足迹理论、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等。
  4.4市场经济理论
  中国道家2600年前提出的无为而治思想,可以说是市场经济的鼻祖。西方有斯密的自由经济理论和哈耶克的自发秩序理论等。自组织理论虽然产生的较迟,但充满了自组织思想的理论却早已有之。
  4.5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内涵丰富,主要涉及经济、环境、资源、人口、社会发展五大因素,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相互制约的整体系统。生态环境保护是区分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的分水岭和试金石。主要有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学理论、生态生产力理论。
  4.6现代化理论
  现代化理论从18世纪萌芽至今,形成了庞大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经典现代化理论、后现代化理论、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等三大体系。
  4.7国家发展理论
  国家发展理论是探讨国家发展规律性及其具体表现形式的学说。主要有国家发展理论、发展型国家理论、大国崛起理论、后发赶超理论、跨越式发展理论等。
  4.8生态文明理论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其内涵包括生态物质文明、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生态行为文明等。
  5 美丽国家建设的战略意义
  美丽国家建设具有多重战略意义,我们只有从多维的视角去看待、去把握,才有可能更深刻地理解美丽国家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意义,也才有可能从多角度实施其建设。
  5.1美丽国家建设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文明是一个“人造”的世界,人类社会在过去300年中所获得的工业文明是人们创造的结果。但是其所获得的巨大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却是以牺牲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随着传统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不断加强对自然的支配和控制能力,不断地把自然作为人类征服的对象,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改造自然的力量逐渐被异化为破坏自然的力量。所以,当传统工业文明形态的缺陷和束缚日益暴露,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使地球没有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时,就表明它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文明形态了,人类需要开创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生态文明,是取代传统工业文明的一种最合理的文明形态。作为对工业文明的一种超越,它代表了一种更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代表了一种更美好的社会和谐理想。美丽国家是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5.2美丽国家建设是维持人类生存根基的战略选择
  自然界是人的栖身之所,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自然界,人是无法存在的。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作为世界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自然界同处一个系统中,我们不能破坏这个系统的有序性。两者的密切关系使人们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是协调的关系,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最高境界。随着传统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不断加强对自然的支配和控制能力,不断地把自然作为人类征服的对象,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改造自然的力量逐渐被异化为破坏自然的力量。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和范围不断扩大,改造自然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消费,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使地球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物种灭绝、资源短缺等生态灾难。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自然界的资源、环境能力已经难以支持以经济为目标的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种新的以生态、经济并重的国家发展战略,这就是美丽国家建设战略。
  5.3美丽国家建设是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战略举措
  国家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生态安全同国防安全、经济安全一样,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水、土、大气、森林、草地、海洋、生物等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生态破坏将使人们丧失大量适于生存的空间和资源条件,并由此产生大量生态灾民而冲击周边社会的稳定。首先,美丽国家建设是确保生态系统安全的保证。其次,美丽国家建设是改善自然生态安全的条件。最后,美丽国家建设是提高人类生态安全的基石。
  5.4美丽国家建设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思想。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我国耕地、水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生态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统筹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和整治,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5.5美丽国家建设是国家建设理论的丰富发展
  首先,美丽国家建设融入美丽化,丰富了国家建设理论。国家建设内容,简单地说,就是指具有民族特征的人民建立国家、组织政府、维护权利的政治制度建设过程。美丽国家建设,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要将生态化、美丽化等内容,融入上述国家建设的四大战略目标,实现国家建设生态化、美丽化。其次,美丽国家建设突出生态化,丰富了国家建设理论。美丽国家建设是对国家生态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政治建设的“生态化”引导和制约。生态建设既是独立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政治建设之外的一种新的建设类型,又是对其它“四大建设”的一种“生态性”的概括。如果缺少美丽国家建设这种“生态化”的引导和制约,国家建设就会出现种种不协调的声音,甚至出现严重的生态危机,从而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再次,美丽国家建设注重法制化,丰富了国家建设内容。美丽国家建设目标高、任务重、内容多、道路长,必须在法制化的轨道上得以实现。
  5.6美丽国家建设是全面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现代化常被用来描述现代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现代化作为一股世界潮流,是中华民族确立的奋斗目标。早在鸦片战争结束以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就开始探索和寻求中华民族现代化的道路。在洋枪洋炮的震撼下,有识之士先后提出了“学习西方,拯救中华”的口号。“戊戌变法”和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其实质都是寻找一条振兴中华的道路,尽快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我国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这一目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突出的创新性和内涵的丰富性等特征。
  6 结论与讨论
  美丽国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研究论述的美丽国家,是广义上的美丽国家,是以国家为审美对象,包含了生态美、经济美、社会美、文化美、政治美等,是形式美与内容美、物质美与精神美、国内美和国际美的统一。研究提出了以唯美性、崇高性、公平性、和谐性、传承性、全面性等六大特征,生态美、经济美、社会美、文化美、政治美等五大支柱,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阶段等四大层次,美丽国家的思想渊源、美学理论、生态学理论、市场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现代化理论、国家发展理论、生态文明理论等八大理论基础为核心的美丽国家基本理论体系,该体系突出了天圆地方、螺旋发展、文明普照三大理念,具有自然与人文融合、历史与现代融合、全国与全球融合三大特点。
  美丽国家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涉及面非常广,研究难度非常大,认识角度非常多,对不少问题目前尚难于统一意见。由于作者水平、数据资料与时间所限,课题研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于今后深入研究、不断完善、逐步提高。(李世东 陈应发 王继龙 林震 黄震春 高兴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