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正在调试!
星期

意见箱

意见箱X

国家植物园正式揭牌

发布时间:2022-04-19        来源:省林业局        阅读:1578

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标志着国家植物园建设翻开新的篇章。

2021年10月12日,中国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2021年12月2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

国家植物园是国家象征,在首都设立国家植物园,是世界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国家植物园是以开展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为主,兼具科学传播、园林园艺展示和生态休闲等功能的综合性场所,是国家植物多样性保护基地,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文化、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中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知的高等植物有3.7万余种,大约占全球的1/10。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在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凝聚了新中国几代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是植物学家的热切期盼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心愿。

早在1954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0位青年科学家向毛主席写信,提出建设国家级的北京植物园。1956年,国务院批复设立北京植物园,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北京市园林局共同管理。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国家植物园的设立和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已收集各类植物1.5万余种,迁地保护水杉、珙桐等珍稀濒危植物近千种;拥有亚洲最大的植物标本馆、6个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和国际海棠品种登录权;拥有国内顶尖的植物科学研究队伍和平台,包括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一批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家,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在植物科学研究、迁地保护、科学传播、园林园艺展示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设立国家植物园,是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园)和北京市植物园(北园)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经过扩容增效有机整合而成,总规划面积近600公顷。国家植物园坚持国家代表性和社会公益的理念,充分发挥植物迁地保护和科学研究的核心功能,重点收集三北地区乡土植物、北温带代表性植物、全球不同地理分区的代表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3万种以上,覆盖中国植物种类80%的科、50%的属,占世界植物种类的10%;收藏五大洲代表性植物标本500万份;陆续完成植物科学研究中心、迁地保护研究中心、种质资源保藏中心、标本馆二期、五洲温室群等项目,建设28个特色专类园。面向植物科学前沿以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生物资源安全等重大需求,在植物多样性的形成机理、脆弱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模式等研究方面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创新生物多样性监测、植被重构与生态恢复、智能植物工厂等核心技术;打造国家级园林园艺展示和科普宣教基地,完善科学传播体系,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植物科普教育、技术培训和健康游憩服务,将植物展示与园林艺术、传统文化相结合,达到科学与美学的完美统一,让全民共爱自然之美、共享自然之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同时,还将同上百个国家的植物园和专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搭建国际综合交流分享合作平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国家植物园。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强化业务指导,与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建立四方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组建成立国家植物园理事会,在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崭新管理模式下,统筹国家植物园的建设运行管理,形成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统一运行的管理体系。

国家林草局表示,此次在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是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林草局将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科学院等有关部门,本着统筹谋划、科学布局、保护优先、分步实施的总思路,“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稳步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逐步实现我国85%以上野生本土植物、全部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得到迁地保护的目标,同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就地保护体系形成有机衔接、相互补充,有效实现中国植物多样性保护全覆盖和可持续利用。